学校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和“中国电子类院校排头兵”。
学校始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历经69载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拥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700余亩),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设立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海南学院,与成都市温江区政府共建清水河校区永宁园区。现有在读本、硕、博学生4.4万余人。学校拥有藏书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内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享有“最美银杏大学”的美誉,是治学求知的理想之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以电子与计算机(ECE)关键核心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引领,深化教科融汇、产教融合,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学校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研究机构,拥有47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3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强基计划”。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计算机科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以及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学校新工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改革成果入选首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先锋案例。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突出,深受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的欢迎;学校每年超2/3的研究生进入国家重点单位建功立业。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科研、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国创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国际国内顶级赛事中摘金夺冠、屡创佳绩。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中高居全国第三位,连续获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重要贡献单位,彰显了卓越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学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作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信息领域优势学科实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学校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32个国家级及70余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和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完整覆盖电子信息领域、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实践及产业化的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体系。“十二五”以来,学校牵头获科技成果国家级奖励23项、部省级奖励232项。科研成果服务3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型号,为国防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布局研究机构。
学校坚持育引并举,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授800余人。已建成了以9名两院院士及发达国家院士领衔,国内电子信息领域规模最大、结构优良的人才队伍,全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00余人,为学校整体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有中古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在内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多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国鲁昂高等电子工程工程师学院、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美国韦伯斯特大学等高校开展本硕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大力推动学生海外交流,约25%的本科生就读期间具有海外学习经历,22%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赴海外深造。现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精神,营造“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培育“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学风。实施文化品牌培育计划、文化空间塑造计划、文化氛围浸润计划,持续打造以“校史馆、博物馆、图书馆、实验艺术馆”和“文化走廊、运动绿廊”等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载体。不断丰富优质文化资源供给,着力打造“成电讲坛”“成电辩坛”“成电舞台”“成电故事”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塑造争创一流的精神气质,涵育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
栉风沐雨,奋楫扬帆。弦歌不缀,初心如磐。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奋力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全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谱华章。
(更新时间:2025年9月30日)